一带一路建设散发更大吸引力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月31日召开。会议要求齐心协力筹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确保论坛取得积极成果,产生积极效应和广泛影响,进一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吸引力和感召力。
过去一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被更多国家认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将于今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
贸易往来持续深化
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高于同期中国外贸增速3.7个百分点,占外贸总值的27.4%。其中,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70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自沿线国家进口56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双向投资潜力进一步释放,重大项目带动效应更加凸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加速形成。
在塞尔维亚,被中国河钢集团收购的斯梅代雷沃钢厂已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至少保住了5000人的就业;在德国,位于鲁尔区的杜伊斯堡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世界最大的内陆港;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通车,蒙内铁路开通运营,瓜达尔港具备作业能力,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主体完工,中老、中泰铁路等项目有序推进……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专家、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万喆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效果上看,“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方案在给沿线国家“输血”的同时,也注重增强沿线国家自主“造血”功能,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电力工程等项目为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出口创汇和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的提升,受到了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称,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占比并不算大,但增速在不断加快,这意味着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刘向东分析,从现阶段看,建筑领域的服务贸易发展较快,这主要与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较多有关。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中国与沿线国家下一步需要在劳工、环境、知识产权等制度上进行对接,其中较好的方式是促进双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安排,即达成更多的自贸协定,由此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取得积极突破。
办好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并出席APEC会议时宣布,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2019年4月在北京举办。
话音一落,商务部立即着手落实工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2019年商务部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同努力,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包括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同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相互开放,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与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搭建更多的贸易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的重要平台作用。
刘向东表示,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跨境电商合作的机遇包括,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为跨境电商提供实现的技术条件,区域消费升级加速提供跨境电商的庞大需求市场,“一带一路”合作提速让跨境电商有了平台和制度保障。
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各方需要的是更加开放的思路和更加平实的作风,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是言必行、行必果的务实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