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任世行行长选谁还是美国说了算吗?

2019/01/10

世界银行(World Bank, 简称:世行)行长一直由美国选择。这次由于现任行长金墉(Jim Yong Kim)周一意外宣布辞职,情况可能会有变化。

世行是全球最大的开发融资机构。金墉辞职距他本届任期结束还有三年时间,此举可能会加大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在下任行长选择问题上的分歧。

自世行于70年前创立以来,其行长始终由美国选择,美国将这项任命作为推进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权力和优先发展重点的一个工具。作为交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的领导人是由欧洲来选择。

但这种共识在2012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选择金墉担任世行行长时已经出现动摇。

甚至在任命金墉前,以官方名义对世行行长做出选择的世行执行董事们就已承诺挑选行长要遵守“公开、择优和透明”原则,称“所有执行董事都能进行提名然后对所有候选人加以考量。”

世行拥有189个成员国,这些国家选举成立执行董事会,负责管理世行,规模越大的国家投票权越多。美国拥有世行约16%的投票权,位列第一,同时是唯一一个拥有高于15%投票权的国家,超过这一比例可以在很多决策上行使否决权。

2012年,世行行长候选人除金墉外还有尼日利亚财长Ngozi Okonjo-Iweala和哥伦比亚前财长Jose Antonio Ocampo,这是该行历史上首次出现这种情况。各国政府都在密切参与,指导本国董事如何投票,奥巴马政府当时发起了广泛的魅力攻势,帮助金墉最终当选行长。

全球发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研究员Scott Morris称,上述遴选过程表明,当这个问题在未来出现时,不管是谁入主白宫,都无法保证美国提名的候选人会获胜。Morris在金墉被任命时曾担任美国财政部负责世行问题的官员。

许多国家仍认为,生于韩国、长于美国的金墉当选世行行长是美国造成的既成事实,不是公开遴选的结果。

对于美国财政部是否将优先考虑提名一位美国人担任下一任世行行长的问题,财政部没有立即回覆记者的置评请求。

一系列问题可能导致其他国家难以支持特朗普政府相中的人选。

大多数国家强烈支持世行就气候变化相关项目所做的工作,而特朗普让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

此外,大多数世行成员国仍致力于发展多边金融机构,而特朗普政府则推进“美国优先”政策,对多边机构持批评态度。

多伦多大学芒克全球事务学院(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的研究员Paul Cadario表示,世行不在特朗普政府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列。Cadario表示,财政部目前基本停摆,美国在世行没有执行董事,这可能不在特朗普政府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之列。

美国在世行没有执行董事,这也使人难以确定世行在美国的议程中处于什么优先级。

除了围绕气候变化和多边主义的紧张气氛以外,美国财政部还批评世行的工资水平过高,以及向中国发放了过多贷款。但尽管如此,美国财政部今年早些时候仍同意向该机构增资130亿美元。

金墉的辞职并非计划之中,因此有关其继任者的方案并不多。特朗普政府重点关注的是金融市场下行、与中国的贸易谈判、政府停摆以及总统希望国会为美墨边境墙买单等更大的问题。

金墉将加入位于纽约的基金管理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担任合伙人兼副董事长。据世行一位官员称,金墉将于2月1日离开,在他能够与该机构合作基础设施项目之前尚有一年的隔离期。

在周二与世行员工的一次会议上,金墉将自己的离职决定描述为仅仅是被摆在桌面上的一份令人信服的工作所激励。据出席会议的两名世行工作人员称,金墉说他对离开感到放心,因为他认为该行正处于良好的管理之下。

金墉的临时继任者将是保加利亚籍的Kristalina Georgieva,她于2017年初被任命为首席执行长,负责该行大部分日常事务。Georgieva此前曾在欧盟担任副主席,负责预算工作。

资讯信息
行业:其他
国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