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拉合作”
2018年12月3日-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阿根廷工银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首届拉丁美洲分论坛”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张道根教授、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爱德华多·萨多斯、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副校长马丁·阿尼巴尔·洛佩兹·阿门戈尔致辞。张道根,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副主席费利克斯·佩纳,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前副校长李友梅教授,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卡洛琳娜·梅拉教授,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中国项目组组长、萨尔瓦多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豪尔赫·马莱纳,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诺贝托·康萨尼教授分别作主旨演讲。
论坛期间,张道根跟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常务理事何塞·玛利亚、马丁·阿尼巴尔·洛佩兹·阿门戈尔、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劳动研究学术中心主任吉列尔莫·内伊曼、阿根廷萨尔瓦多大学副校长罗明娜·卡瓦里、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卡罗琳娜·梅拉、乌拉圭奥尔特大学副校长胡里奥·费尔南德斯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致力于推动彼此在学术交流、项目研究、成果发布、人员往来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这是世界中国学论坛继2015年美国分论坛、2016年东亚分论坛、2017年欧洲分论坛之后,世界中国学论坛连续第四年在海外举行分论坛。本届拉丁美洲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拉合作”,与2018年G20阿根廷峰会相呼应。来自中国、阿根廷及其它国家40余位中外学者分别就“中国发展:回望与成就”、“‘一带一路’倡议:现实与展望”、“中拉合作:机遇与挑战”3个方面6大议题交换意见,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展开研讨。
开启中拉对话新阶段
五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响应和共同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合作包容、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继续拓展。张道根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是新形势下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实现包容普惠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坚定不移扩大中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尤其是促进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中国对当今世界人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国际观认识的产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启迪,基于中国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对“道法自然”、“天下一家”之理的深刻认识。
费利克斯·佩纳提出三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一是变革。当今世界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世界是多边协作、多极化的关系;二是对话。G20峰会期各国家和地区间需要增强对话沟通。G20就是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惟有不断对话,方能了解对方。三是共识。G20峰会时期各国家或达成不少共识。受人关注的是峰会之后我们需要如何继续共识,需要思考2019年我们达成怎样的共识。这不仅仅是政府间的共识,也是社会民众间的共识。
“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拉对话的新阶段。卡洛琳娜·梅拉指出,自2015年起,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这个倡议提出了一个完备的合作方案,协调打通政策、运输、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加强社会文化关系;开启了一系列理论和政治辩论,这对学术和知识领域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成为思考当代世界的新思想框架的一部分。作为历史上伟大理论和社会项目的摇篮,中国重新向世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大胆的话语框架,有助于构筑全球新的未来。
中拉友好关系里程碑
进入新时代,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李友梅认为,中国的发展是这一迄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助推世界共同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贡献的责任担当。在全球经济社会的剧烈变迁之中,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并保持社会总体稳定。从实践经验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个制度优势的本质是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诺贝托·康萨尼表示,透过历史,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是人类历史上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如此质的飞跃的唯一案例。我们必须基于21世纪的现实来思考中国,克服精神上的懒惰,进行理论上的审视与反思,努力开拓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径。中拉之间要学会建立尽可能对等的战略关系,聚焦教育、研究、科学和技术多维度的发展。
马丁·阿尼巴尔·洛佩兹·阿门戈尔指出,在全球化的趋势下,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学术、科学、技术和艺术领域的持续国际化,以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各国的教育能够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真正的国际化战略必须考虑各大学的文化交融能力和国际学术水平,学术、科学、技术和艺术活动实现国际化的过程,以及同国际标杆机构的比较和学习。这次世界中国学论坛拉美分论坛,这无疑是巩固阿根廷大学与各国学术和科学机构友好关系的新的里程碑。
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中拉关系的不断发展。张道根指出,中拉经济互补性强,彼此合作有利于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互利共赢,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平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和拉美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快实现现代化,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然延伸的重要方向,“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前中拉合作的新抓手,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世界经济深刻调整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变革,中拉更需加强合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公平方向发展。
爱德华多·萨多斯指出,虽然阿中两国文化不同,但是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对家庭、友谊等的重视。中阿在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保持着稳定和谐的关系,接下来不仅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多交流,而且在学术、教育、智库等更多的层面展开合作沟通,包括让更多的青年学生相互交流互动。
豪尔赫·马莱纳指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舞台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世界复杂混乱的局面中,中拉更应该加强全球的交流和合作。虽然拉美是边缘地带,中国还是予以很大重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加,尤其是一些中美洲地区仍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国应该继续推进,给予更多支持。在近40年,中国低调,但是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逐步取得世界上重要地位。记者查建国 夏立 仝薇